光離子化檢測器簡稱PID(Photo Ionization Detectors)它使用一只10.6eV光子能量的紫外(UV)燈作為光源(也可配11.7eV或9.8eV紫外燈,職業衛生檢測中常用10.6eV紫外燈)。被測物質進入離子化室后,經UV燈照射,原來穩定的分子結構被電離,產生帶正電的離子與帶負電的電子,在正負電場的作用下,形成微弱電流,檢測該電流的大小,即可得到該物資在空氣中的濃度。
1. PID的使用范圍:
1.1 PID對幾乎所有的含碳有機揮發性化合物和部分無機物有著很強的靈敏度 :
1.1.1 鹵代烴類、硫代烴類、不飽和烴類:烯烴等等。
1.1.2 芳香類:苯、甲苯、二甲苯(包括鄰、間、對位二甲苯)、奈等。
1.1.3 醇類:丙烯醇、正丁醇、2—丁氧基乙醇等等。
1.1.4 酮類和醛類:乙醛、醋醛、丙酮、丙烯醛等等。
1.1.5 胺類:二甲基胺、二甲基甲酰胺等等。
1.1.6 部分無機氣體、氨、半導體氣體:砷、硒、溴、碘等等。
2. PID上UV燈的選擇:
PID上可以使用的UV燈有9.8eV、10.6eV、11.7eV三種。其中11.7eV的UV燈PID檢測范圍*寬,遠遠大于9.8eV和10.6eV。但9.8eV和10.6eV的UV燈價格比11.7eV
的UV燈低廉的多,壽命比11.7eV UV燈更長,準確度更好且更為專用。10.6eV UV燈又比9.8eV UV燈使用范圍廣。故在職業衛生檢測工作中選擇10.6eV UV燈其優勢更明顯。
3. PID的標定
PID的標定非常簡單,常用已知濃度的異丁烯C4H8(IBE)來校正PID對相同濃度(ppmv)的待測化合物的反應,而求出校正系數(CF),但需準備所檢測的毒物的標準氣。更為簡單的方法是只需準備一小瓶100ppm濃度的異丁烯直接標定PID,對其它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部分無機物直接從PID供應商所提供的CF表中查取CF值。
4. PID與傳統的職業衛生檢測方法的區別
4.1 氣體檢測管法:
優點:體積小、重量輕、操作簡單快捷、半定量、靈敏度較高、技術要求不高、費用低。
缺點:⑴準確度和**度較差,只有25%左右。
⑵檢測管只能提供“點測”,而無法提供定量分析以及連續的檢測,只能進行間斷采樣。
⑶點測受限于采樣量和作業現場的空氣流動情況,易發生檢測誤差。
⑷檢測管種類少,現場檢測響應時間長,管子保存時間短,用過的檢測管易產生環境污染。
4.2 半導體傳感器(MOS):
是一種價格不高,且可檢測大多數化學物質的“寬帶”檢測器,但其靈敏度較差,響應時間較慢,更易受溫度和濕度的影響,其結果輸出是非線性的。
4.3 電化學傳感器:
性能比較穩定、壽命較長、耗電少、分辨率一般可達到0.1ppm(隨傳感器不同而不同),可在-20℃~50℃間工作,但檢測讀數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大。傳感器易受環境中其它毒物的影響,一種傳感器有時對二種或二種以上的毒物有感應,而無法確認毒物的種類,高濃度的毒物易使傳感器中毒,而引起失效。因此,電化學傳感器已經不用于VOC氣體的檢測(包括苯類氣體)。
什么是閾限值(TLV)?
答:指美國政府工業衛生**會議(ACGIH)推薦的接觸限值,該值定期修訂、公布,單位為mg/m3或ppm。它又分為以下幾種:
ⅰ)時間加權平均閾限值(TLV—TWA) 正常8小時工作日或40小時工作周的時間加權平均濃度,在此濃度下反復接觸對幾乎全部工人都不致產生**效應。
ⅱ)短時間接觸閩限值(TLV—STEL) 在此濃度下,人能夠短時間連續接觸而不致引起:a)刺激作用;b)慢性的或不可逆的組織病理改變;c)麻醉的程度達到足以增加意外傷害的危險,自救能力減退或工作效率明顯降低。STEL是指每次接觸時間不得超過15分鐘的時間加權平均接觸限值,每天不得超過4次,且前后兩次接觸至少要間隔60分鐘。
ⅲ)上限值(TLV—C) 瞬時也不得超過的*高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