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域廣闊,自然條件復雜多樣,是世界上受自然災害影響*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氣象、地質災害等“天災”常會造成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另一方面,雖然我國一貫主張與世界各國和平共處,目前正努力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但恐怖主義襲擊、生產**事故,甚至戰爭等一些“人禍”也不時威脅我國主權獨立、領土完整、社會治安和經濟秩序。當這些天災人禍突然發生,有效保障應急物資的供應,是**處置突發事件的物質基礎。應急物資主要來源于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儲備庫、臨時市場采購或社會捐贈等,其中供應*穩定、*重要的就是政府儲備物資。應急物資儲備體系是應急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多層次的政府應急物資儲備體系,能使我們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時,更主動、更迅速、更**。因此,我們應站在國家**戰略的角度,高度重視應急物資儲備體系的建設。
目前,我國已頒布《防震減災法》、《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防洪法》、《突發事件應對法》、《中央級救災儲備物資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國家還編制了《國家糧食應急預案》、《國家醫藥儲備應急預案》、《國家物資儲備應急預案》、《煤電油運綜合協調應急預案》、《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突發事件應對法》第三十二條對我國應急物資儲備做出了總體規定,對應急物資儲備的其他規定,更多散見在各種法律文件中。各類應急儲備物資分散在不同的部門管理,主要有:一是國家物資儲備局管理的戰略儲備物資。主要是一些火**、成品油、鋼材、有色金屬、稀貴金屬、鐵合金、橡膠、紙漿等,儲備物資所需資金和管理費用納入國家財政預算管理。儲備物資的購銷實行嚴格的計劃管理。國家物資儲備局建設有自己的倉庫,作為處級事業單位儲存管理儲備物資。二是民政部管理的救災物資,主要是帳篷。所需資金由財政撥款。儲備救災物資由民政部建立的救災物資儲備庫承儲或委托社會上的倉庫承儲。如國內共有天津、哈爾濱、合肥、鄭州、武漢、長沙、成都、南寧、西寧等10個中央物資儲備庫,部分省市也制定了在該省市范圍內適用的救災儲備物資管理制度。三是國家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管理的防汛物資。所需資金由財政撥款。
儲備防汛物資委托社會上有條件的倉庫承儲。四是中儲糧總公司管理的中央儲備糧。收購資金由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貸款,管理費用實行按量包干體制。儲備糧購銷實行嚴格的計劃管理。中儲糧總公司建有自己的倉庫,作為承儲企業儲存管理儲備糧。五是國家醫藥管理局管理的醫藥。所需資金采取財政撥款、銀行專項貸款以及國內外有關單位的捐款等多渠道解決。儲備醫藥委托中央直屬企業承儲。六是**戰備物資儲備。主要是儲存**作戰和承擔應急任務所需人員生活物資、裝備器材、武器**、油料等,由**嚴格按照計劃實行統一集中管理,由國防費開支。
立足我國的實際情況,著眼未來應急需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快建設多層次的政府應急儲備體系。
一是建立國家儲備物資統一調配組織。這一組織應包括領導層和執行層兩個方面。領導層由國務院和相關部委領導組成,負責對突發事件的防范準備工作,并在危機發生后協調各方面的行動,包括各政府部門之間、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各種資源調配、工作協調等。執行層建議整合現有國家物資儲備管理機構和資源,組建具有高度權威和統一性的國家物資儲備的決策和監督部門,負責制定儲備法規和政策,編制儲備規劃和計劃,收集整理相關儲備信息,監督儲備計劃的實施。對各類儲備物資的收儲、輪換、動用等統一決策,構建戰略性、全局性、分工明確、相互協調、密切配合、資源共享的大儲備體系,在確保國家經濟**的前提下,低成本、高效率地運行國家物資儲備體系,提高國家物資儲備的應急綜合保障能力和整體救援能力。
二是調整充實儲備品種規模布局。國家物資儲備系統要根據科學技術、國民經濟、**戰略、作戰方式和武器裝備的發展變化,將國家戰略物資儲備、救災應急物資儲備、**戰備物資儲備等結合起來,研究制定應急物資儲備各類目錄,論證國家、**、地方、企業等層面儲備物資的種類、名稱、作用、配載方式等,優化完善現有生活救助、搶險救災、公共衛生等類型物資儲備及國家**應急隊伍裝備儲備,從戰略全局上對應急物資儲備的規模、品種、結構和布局等進行優化設計和宏觀規定,以便指導各級政府按照需要安排好相應的應急物資實物和能力等儲備。特別是應急物資儲備,要根據各地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災害發生特點的不同,增加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物資、在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用于救濟的基本生活物資及與人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物資的儲備。如,沿海地區應重點圍繞抵御臺風和應急救援需要,適當儲備食品、急救藥材、發電機等物資器材;地震多發地區應重點儲備救援工程機械和帳篷等物資器材。
三是**國家物資儲備管理的機制。按照公**品提供和生產理論,作為公**品的國家物資儲備,應當由政府提供,但是儲備物資的儲存管理不一定要由政府機構承擔。要調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國家物資儲備,通過立法強制、政府規制、行政合同、外包管理、財政補貼、貼息貸款、稅收優惠等多種措施,形成政府、非政府組織與相關企業的戰略物資儲備聯盟,加快建立實物儲備與資源信息、技術儲備相結合,政府儲備與**儲備、企業儲備相結合,戰略物資儲備與周轉物資儲備相結合的儲備模式。通過建立健全儲備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儲備的社會地位,規范儲備行為,推動儲備工作的規范化、法制化。通過市場化運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要加強監督管理,保證在突發事件時能夠讓企業及時生產并提供所需的應急物資,以大大降低有關的儲備成本、提高全民儲備意識。
四是改善應急物資儲備的條件手段。加快倉庫調整的步伐,充分利用現有國家、**和社會各界的物資儲備倉庫資源,調劑倉庫容量余缺,可采用優勢互補、橫向“聯合”調配的方式合理利用有效配置,這既便于避免重復建設,提高倉庫利用效率,又便于國家對物資儲備倉庫布局的統籌規劃。適應新形勢下的國家物資儲備發展需要,使儲備倉庫布局與工業布局、消費結構和資源分布相結合,與交通布局相結合,與國防布局相結合,加快大型、多功能、高技術的城市現代化骨干綜合倉庫的建設,提高其儲備、運輸、快速反應能力。建立信息共享的大物資儲備體系,通過引入計算機操作管理系統,加強儲備物資的數據庫管理,實現倉儲管理自動化、信息化和動態化。以信息網絡為支撐,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和運輸動態數據庫,加強物資儲備監測、應急事件監測、預警信息發布和有效媒體管理,確保應急所需物資的及時調撥和供應。